剛剛過去的清明節(jié),同學們都參加掃墓,或祭祀先祖,追憶先人,或到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,無論我們用哪種方式,我們都在表達對先人、先烈的懷念與愛戴。清明節(jié)是我國具有兩千年悠久歷史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掃墓,更重要的是傳承感恩中華民族的精神。穿越五千年的歷史長河,中華文明始終在砥礪前行。盡管歷史與時代不斷變遷,“紅色基因”和“紅色精神”卻永恒不變。
何為紅色基因?它是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,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;是對黨和國家的絕對忠誠,是此心光明、無怨無悔的忘我付出。這種基因深深扎根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,體現(xiàn)著我們光榮的傳統(tǒng)與優(yōu)良的作風。
感悟紅色精神,重溫光輝歷史,從岳飛“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的壯志豪情,到文天祥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慷慨就義,再到梁啟超對中國少年的激昂呼喚。先輩們以各自的方式詮釋了同樣的紅色精神,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的輝煌篇章。
又如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,“他姓錢,卻不愛錢”,“五年歸國路,十年兩彈成?!碑斈赍X學森沖破美國的層層阻撓,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懷抱,在資源匱乏、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,僅用十年時間便帶領團隊成功引爆原子彈和氫彈,并發(fā)射“東方紅1號”,兩彈一星的成功奠定了我國在世界的大國地位。他提出的“錢學森彈道”更是讓中國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獨樹一幟,真正實現(xiàn)了“東風快遞,使命必達”。
偉大出自平凡,英雄來自人民,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踐行紅色精神的典范。無論是十年磨一劍的工匠——山東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的時代楷模張連剛,還是汗滴禾下土的農民科學家袁隆平,亦或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老師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,他們都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影響著周圍的人。
銘記紅色精神,傳承紅色基因。我們的偉大民族百經(jīng)挫折、歷經(jīng)苦難,才實現(xiàn)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。“少年強則國強,少年智則國智!”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,作為青年一代,我們應當接過歷史的接力棒,緊跟時代步伐,傳承紅色基因,爭做有理想、有能力的新時代青年。正如青年代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宣誓的那樣:“請黨放心、強國有我”。咱們廉實學子作為新時代的佼佼者,理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,培養(yǎng)良好行為習慣,增強自身本領和才能,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對現(xiàn)諾言。
人民日報指出:“時代在變,年輕的面孔也在變。但愛國和追求進步的目標永遠不變,紅色基因的底色永遠不變,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精神永遠不變?!?
千秋偉業(yè),百年只是序章。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,我們是幸運的,也是幸福的。我們能夠在新時代的搖籃里茁壯成長,能夠在這個沒有戰(zhàn)亂、沒有動蕩的年代里飽讀詩書,能夠在沒有硝煙的天空下自由奔跑。我們已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擁有平視世界的視野。讓我們攜手并進,傳承紅色基因,爭做強國青年!
我的演講完畢,謝謝大家!